台灣世界棒球冠軍前後:網友對中職討論熱度差異

12強奪冠後,真的帶動台灣棒球熱嗎?

「我們是世界第一!」
中華隊在 12 強賽中強勢奪冠,讓全台棒球迷與非球迷集體沸騰,社群平台洗版式慶祝,許多人也在那一晚第一次為台灣棒球掉下喜悅的眼淚

然而,國際賽的勝利能否真正轉化為中華職棒(CPBL)的長期關注?

本篇文章,由社群聲量的角度出發,比較 2023 年至 2025 年開季(3月底–6月)
中職相關的網路討論熱度與內容,觀察這波「奪冠感動」是否真的延續到中職?

2023年至2025開季進場與聲量比較

累積進場人次提升,2025年平均進場人次拉升30%

自 2023 年疫情解封後,中職積極推廣,累積進場人數逐年提升;2024 年大巨蛋正式啟用後,所有球團的總觀眾數皆見成長。到了 2025 年,也就是奪冠後的第一個完整球季,進場總人數較去年增加近 26 萬人,平均進場人次更是大幅拉升 30%,顯示觀眾熱情實質回流

資料來源Opview輿情系統

整體聲量穩定成長,總體平均成長約 +9.5%

近年來中華職棒聲量穩定成長,主要來自球團粉專、球員經營、媒體報導與社群討論。2024 年因為疫情全面解封,開季聲量相對熱絡,成為關注焦點的回歸年;而 2025 年則在 12 強奪冠的帶動下,聲量與實體參與同步擴張

雖然許多人預期 2025 年的聲量會爆發成長,實際上社群貼文數與互動量相較 2024 同期呈現約 5–8% 的溫和提升,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波熱度已明顯延伸到線下行動,進場人數全面成長

這個趨勢顯示:

  • 2024 年是疫情全面解封後的第一完整球季,觀眾多半偏好線上參與與社群互動
  • 2025 年賽季,則可明顯觀察到熱度「線上+線下」同步擴張——
    不只持續參與討論,也願意走進球場、實際參與應援體驗

資料來源:Opview輿情系統

品牌怎麼搭上這股棒球熱?從熱度參與到口碑滲透

當中職進場人數與觀賽參與感提升,代表觀眾的情緒與行動都已「到位」
這時候,品牌若能用對方式切入,不只可以創造熱度,更有機會培養長期口碑
以下是三個實用的切入角度:

1.場邊互動,由線下帶至線上

品牌可透過球場場邊廣告、現場快閃活動或贊助欄位直接吸引觀眾注意力
將場內曝光轉化為場外消費動機,強化品牌與球迷之間的互動與記憶點

漢堡王
漢堡王至台鋼接手後於球場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成為許多球迷的看球美食

圖片來源Threads

will謂乳
will謂乳與樂天球團合作場邊廣告與攤位,粉絲分享於Threads引發第二波討論

圖片來源Threads

2.把看球變成「生活儀式」

不僅是進場,讓觀看直播的球迷也能將看求變為一種生活儀式,品牌能透過「看直播配什麼」來切入觀賽儀式,讓品牌變成「看球=搭配它」的自然選擇,建立陪伴感與使用習慣

球場體驗
將球場體驗帶至生活,提升品牌與看球之間的連結

圖片來源:臉書社團

情緒共鳴:與「球團」、「進場」、「應援時刻」綁定

觀賽不只是娛樂,也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品牌可以透過聯名商品、專屬應援組合包或觀賽儀式提案(如:開賽飲品、進場穿搭)建立與球團與應援時刻的情緒綁定,都能讓品牌與球迷一起參與情緒高潮,進一步轉化為好感與忠誠度的累積

樂事
樂事推出六隊聯名應援包,搭配抽獎活動造成論壇與球場高度討論,為品牌創造免費曝光

圖片來源:CPBLTV

綠乖乖
綠乖乖被視為中華隊的神秘加持物,成為線上下共同的「撐場」象徵

圖片來源:Threads

 

結語

12 強奪冠點燃了全台棒球熱,也讓更多人重新走進球場、投入討論。這不只是短暫的情緒,而是一波品牌可以參與的生活趨勢。

唯有讓品牌自然融入觀賽體驗、進場記憶與討論話題,才能真正把熱度轉化為長期的認同與共鳴

 

👇想看更多行銷案例與行銷趨勢,請見👇

台灣運動啦啦隊員聲量排行榜

文字雲怎麼看?從速食品牌看網路聲量解讀技巧

新社交型態:爲什麼大家喜歡用梗圖或廢片來交流

分享至

Ann Lo

Hello!我Ann! 從小就是個電視兒童,喜歡看各種綜藝節目或是偶像劇📺 平時愛亂逛亂買,希望將自己滿滿的熱情傳遞給大家!

瀏覽此作者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