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ris Yu
在基礎數位行銷10堂課:超實用數位行銷工具整理中,在行銷4P (Place) 裡我們曾提到,可以靠以下這些工具來深入了解到底消費者在自己的官方網站做了哪些事情:Google Analytics、Bluekai、網頁熱點研究、分析工具Hotjar、Tealeaf、付費版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如: Adobe Audience Manager。
以台灣的行銷產業狀況而言,絕大多數的網路行銷人就算沒用過GA(Google Analytics), 一定也都聽過GA,並知道GA是Google所提供的網站/廣告到站流量分析的工具;關於GA的教學文章已經很多,因此,筆者今天想要分享除了Google之外,網站/廣告到站流量分析的另一位翹楚:Adobe。
本文將會著墨於Adobe Audience Manager在Adobe整個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腳色,以及整組Adobe Marketing Cloud所建構出的軟體生態系所能代給的行銷效益。
內容目錄
ToggleAdobe Marketing Cloud的組成
整個Adobe體系分成三大塊:廣告科技(AdTech)、數據(Data)與行銷科技(Martech)。
如下圖,最左邊的廣告科技(AdTech)主要是提供廣告投放的服務;最右邊的行銷科技(MarTech)則是專注於自媒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而中間就是連結左右兩大部份的消費者經驗(Connected Customer Experiences),也就是重要的數據(Data)。
順著中間那格的DATA往下看,就會找到Audience Manager;是的,也就是說Adobe Audience Manager在整個生態系的位置,正是連結起廣告(付費媒體)與行銷(自媒體資產)兩股力量作用下,顧客(Customer)與品牌之間發生接觸行為的數位經驗數據。
在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潛在思考是,Adobe用「顧客(Customer)」這個詞來說明整組系統,暗示了該系統是為了顧客(Customer)經驗而設計的,而非以常用的消費者(Consumer)來說明。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用字差異,卻相當明確的表達出Adobe的核心理念:重視每一個顧客的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而非只是用電腦技術系統去計算一群匿名消費者(Consumer)的行為,這是相當有人性化的思考邏輯。
Adobe Audience Manager是怎麼運作的?
因為這篇不是業配文,筆者就不一一介紹表格上面各種產品功能了,還是言歸正傳告訴讀者們,到底Audience Manager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以一個簡單的購物歷程來舉例說明:
小美在1週前於購物網站裡消費3,000元購買了一只金項鍊,並留下個人資料如:生日/姓名/電話/email。
在這之後,該品牌就會透過行銷科技系統(上圖最右邊的部分) 每週安排發出不同的Email給小美,推銷金/銀/銅/鐵/寶石…等不同材質的飾品,接著再根據小美有點開的Email內容來分析小美可能喜愛的商品,當小美下次進入官網時,自動顯示小美可能喜愛的飾品,或是其他和小美相似的消費者點擊過的商品。不過,假如一段時間過後,品牌發現小美在最近半年之內就只買了一次金項鍊,而且不論怎麼發Email都不會再點開,也沒有再回到官網,這該怎麼辦才好呢?
另一方面,負責買廣告(Adtech/Advertising)的團隊(上圖最右邊的部分),在Google聯播網、Facebook、Instagram、Line等廣告平台中使用各種標籤,並且也在官網安裝了再行銷代碼(Tag/Pixel),但是廣告費卻越來越高,就算匯入會員資料也不一定能在上述的廣告平台中準確的找到小美,對小美精準投放最新的金/銀/銅/鐵/寶石…等項鍊廣告。
如果有這樣子兩邊不到頭的困擾,利用Adobe Audience Manager就可以解決了!透過Adobe Audience Manager的串聯,廣告團隊就可以掌握到曾經點開過Email、曾經買過特定商品、購買金額多少、剛剛買還是很久沒有買….等等各種分類的消費者,如此就可以對老客戶/VIP/大客戶等提供不同的廣告內容,在每逢有新活動、新商品的時候即刻告知消費者,鼓勵不同分類的客戶若覺得商品不錯就趕快連回官網購物。
為什麼不用Google就好?
誰適合用Adobe Audience Manager?
有這麼好的功能,可以精準對會員投廣告、省時省錢又省力,這麼划算的交易,理應是大家看了都想用,但為什麼目前並沒有很多廣告主使用呢? 哎呀!這個萬千世界就是這麼的分歧! 原因在於,Adobe Audience Manager整合後可以投廣告的受眾(Target Audience),被設計成要使用自家系統的Adobe投廣告的工具( Ad Cloud DSP)來投,才能數據比對一條龍不漏接,畢其功於一役。
如果要直接拿Adobe Audience Manager的數據去投Google聯播網、Facebook、Instagram、Line等廣告,有時甚至會投不出去,因為是不同的系統嘛,各大網路巨頭的系統越來越刻意設計成不相通,廣告投不出去也是正常,既然不能直接使用,那走個彎路間接使用倒是可以,至於怎麼做,筆者會再擇日撰寫文章說明。
另外還有一個想和讀者們分享的有趣觀點,無論GA (Google Analytics)再怎麼免費、便宜、好用,仍有不少國際知名品牌選擇了貴森森的Adobe系統而不是Google系統;而這個情況在德國及歐系汽車品牌、產業中尤其明顯,各位可以思考看看,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案就是:假若你是販賣汽車的品牌,當你需要將珍貴的顧客(Customer)名單和機密的數位資料都交給某一家電腦系統商分析的時候,你會選擇中立、純做系統開發的Adobe來研究分析自己的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與數據資料;還是會選擇富可敵國,輕易就可以砸錢進軍無人車、電動車產業的Google呢?(延伸閱讀:【免費工具】別人的網頁都裝了什麼?網頁追蹤碼揭密工具介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未來,相信廣告數據服務圈,肯定百花齊放,還有很多新戲可看,筆者會繼續本著嗑瓜民眾平靜的心,來跟大家報告這些廣告行銷業的小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