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消費者趨勢洞察

資料統整來自:宏將廣告行銷策略部

台灣2025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使得消費與財富分化加劇!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419萬 台灣家庭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民間消費成長率近一年趨緩至2% 大眾商品消費持平,高價商品反向成長
2025年將突破人口佔比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最窮、最富家庭差距66倍,並有逐年擴大趨勢 物價持續上漲,消費者需要花得更多,但是卻得到更少 省小錢花大錢的心態,節省日常開銷,豪擲高價商品。

在這樣的氛圍下,民眾追求安身立命

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民眾對金錢、健康、安定、親情、青春、生活意義六項指標裡,僅重視「金錢」比例攀升,其餘全數下滑。

消費者
資料來源:2025東方線上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

 

大眾對社會的參與度也降低

『43.5%民眾認為自己過得好就好』

在不確定的迷惘中找尋自我安定的踏實

 

 

關注自我心靈上的滿足

滿足感來自於經濟寬裕、享受物質生活與佳餚美食,且仍願意為所愛的興趣買單,無論是旅遊或看一場喜愛的演唱會,都成了通膨壓力中平衡的小確幸!

少子化
資料來源:2025東方線上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 中央社_台灣少子化2023年貓狗登記數高出新生兒近10萬

 

『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5成以上民眾傾向不婚不生』

 

犬貓登記數為新生兒的2倍以上,以此滿足關愛、陪伴的情感支持,無需承擔育兒帶來的社會壓力。

 

 

 

行銷上要如何面對現今社會的挑戰?

消費降級、娛樂不滅,你不可忽視的情緒價值!

刺激消費者感性需求,降低理性考量,提供心理滿足,超越產品實際價值。

這篇將與你深入探討關於消費者6大情感訴求趨勢的變化,期望能幫助企業與品牌能夠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心理,以便制定符合未來需求的行銷策略。

消費者
本文將探討關於消費者6大情感訴求趨勢的變化

 

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奇創新

消費者的好奇心是驅動他們對新產品感興趣的重要因素,58%亞太地區消費者願意先於其他人嘗試新品。當消費者看到習以為常的商品有了新型態,不管是包裝設計更為方便、趣味性的造型變化或IP聯名,都能讓消費者產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進而提高印象與購買意願。

消費者
消費者的好奇心是驅動他們對新產品感興趣的重要因素

 

二、現象級的萌系療癒

療癒可愛的形象設計,帶給人們(尤其是大人們) 快樂和安慰,成功打造成大眾喜愛的IP ,吉伊卡哇粉絲會自稱吉伊媽、小八媽、烏薩奇媽,並稱他們收藏的角色為「寶寶」,以利社群上辨識身分。

泡泡瑪特 吉伊卡哇

盲荷玩法與隱藏限量款 製造驚喜

如同扭蛋,盲盒帶來未知的緊張感,開到1/144限量隱藏款的驚喜與雀躍令人著迷。

一分半的短影音動畫,入坑門檻低、角色鮮明

短影音趨勢,且主角各有特色,害羞的「吉伊」、熱心的「小八」、活力的「烏薩奇」。

豐富吸睛IP x IP聯名 擴大蒐藏熱潮

創造融合其他知名IP-飛天小女警、哈利波特、三麗鷗等元素的獨特產品。

迷因梗圖擴散!期間限定快閃聯名爆出圈

動畫自2022年播出,藉迷因擴大粉絲群,2024年與藏壽司聯名活動助其爆紅出圈。

曬娃與二手市場,因稀缺性而蓬勃發酵

網友在社群分享開箱心得,交換或交易公仔,形成獨特的盲盒社交生態。

寫實的社畜世界觀使觀眾產生共鳴

可愛氛圍下隱藏寫實設定:工作賺錢、考證照,還需面對致命怪獸。

三、無法住大房子,至少宅家生活品質不能省

平均每戶居住面積為40.1坪,創20年來新低。全國25坪以下中古屋交易占比從2019年16.2%躍升至2024年23.9%。民眾透過軟裝設計、替代建材來降低預算,但設計美感不打折。

71%台灣消費者會增加或維持居家娛樂花費,凸顯消費者重視「如何營造更好的生活品質」,而非CP值至上。

現今凸顯消費者更重視「如何營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四、害怕錯失FOMO嚴禁暴雷

2024年有34.2%民眾的日常休閒娛樂為追劇/觀賞熱門影集,與2021年相比大幅成長54%。
現象級的影劇節目總能掀起熱烈的線上線下討論,許多人為了跟上朋友和社群的腳步,也會追隨這些熱門話題和潮流。這種現象,稱之為「錯失恐懼」 (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

尤其是探討人性善惡的探索、生存競爭與社會現實的殘酷、 夢想與現實衝突的劇情,更是讓人們心有戚戚焉。也是呼應到社會財富差距擴大,部分民眾無奈於改變不了現狀,但還是努力尋覓拚搏翻身機會。而戲劇的爆紅也帶來了眾多異業聯名的機會。

 

FOMO解釋:

指人們對於可能錯過某些重要事件、經驗或機會而感到焦慮或不安的情緒。這種焦慮源於渴望與他人保持聯繫,甚至可能導致與他人作比較而產生挫敗感。

FOMO
現象級的影劇節目總能掀起熱烈的線上線下討論,許多人為了跟上朋友和社群的腳步,也會追隨這些熱門話題和潮流。

 

五、共感體驗促成大巨蛋商機

不論是支持喜歡的歌手或球隊,在現場大家會一起歡呼、吶喊、歌唱。人們會感到自己屬於一個更大的社群,增加歸屬感和安全感。

六、真實人性

品牌可以依賴AI,但要避免過度依賴AI,並確保AI 生成內容的品質和真實性,避免損害品牌形象。

  • 20世代民眾過去三個月79.1%有使用AI軟體,相較之下50世代民眾僅45.2%,顯示年輕世代對AI工具的接受度明顯高於中老年族群。
  • 然而,整體AI服務仍處適應期;72.8%民眾表示,當知道客服系統為AI,會有負面情緒的產生,其原因為「缺乏與人溝通的管道(21.5%)」、「必須要花更多時間來溝通(19.4%)」。
  • 可口可樂首次推出 AI 生成的聖誕廣告,重現 1995 年深入人心的「節日來臨(Holidays are Coming)」廣告。然而短短 15 秒的廣告影片引起強烈負面回應,許多觀眾認為AI廣告「毫無靈魂」且「詭異」,多數批評聚焦在「缺席的聖誕老人」,破壞聖誕的魔力。

資料來源:2025東方線上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人物、場景全部都假的!可口可樂AI耶誕廣告負評如潮_非常財經新聞

 

 

2025 Action Step

『情緒共鳴,同頻共振』

引導消費者追求感受和體驗,刺激大腦多巴胺分泌,激發消費慾望。

唯有真正理解並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才能有機會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持續創造成長的商機。

 

更多行銷案例:

贊助活動真的有用嗎?看這些成功品牌贊助
虛擬偶像是什麼?這些虛擬人物比真人網紅還夯
虛實整合是什麼?這幾個品牌成功實現線上/線下整合
體驗式行銷如何吸引消費者?
父親節如何透過行銷吸買氣?
如何讓消費者產生共鳴?酒類品牌案例

 

分享至

展將數位

展將數位編輯團隊 | 宏將傳媒集團旗下的展將數位科技,由一群熱愛數據分析、網路科技的數位行銷人所組成。期望透過網路媒體的力量,傳遞更多數位行銷知識給處在數位時代浪頭的你。並提供企業數位行銷顧問服務,透過最新的行銷解決方案,幫助品牌企業成長。

瀏覽此作者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