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街頭、百貨公司或便利商店,是否注意到人們包包掛著娃娃吊飾,或與朋友熱烈討論哪款盲盒最值得收藏?又或者某同事桌面上擺放著精緻的公仔與隱藏款角色?這些現象正是盲盒經濟崛起的縮影。盲盒以「隨機抽取」與「限量收集」為核心,近年在全球掀起熱潮,並成為兼具驚喜與收藏價值的購物體驗。觀察年輕族群尤其偏愛盲盒,這背後正是情感消費趨勢與現代年輕人所能負擔的幸福來源。
本文將深入探討探討盲盒行銷的影響力、消費心理及其未來品牌借鑒啟發,進一步揭示這場「拆開即上癮」的消費風潮。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盲盒上癮機制的背後原因
盲盒的魅力來自於其獨特的行銷機制。隨機性讓每次購買都充滿未知的期待,而稀缺性則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收藏欲望。此外,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讓盲盒開箱成為一種熱門分享行為,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
再加上沉沒成本效應讓人難以停手,盲盒消費動機多元包含「悅己體驗、社交互動、情感寄託」等面向,展現市場吸引力。
即使到了2024年,仍有部分消費者對「盲盒是什麼」抱持著探索與理解的態度。然而,盲盒的出圈效應依然持續發酵。同年中,盲盒市場迎來爆炸性增長,隨著熱度飆升,市場逐漸出現黃牛炒賣、價格溢價、代排等爭議現象,進一步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泡泡瑪特紅什麼?如何玩轉盲盒經濟
泡泡瑪特將潮流玩具與IP設計融合,塑造出獨特的品牌魅力,贏得了全球市場的高度認可與消費者的喜愛。它敏銳地捕捉到年輕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推出富有療癒感和情感價值的產品,並利用社群媒體與粉絲互動,成功建立強大的品牌社群,進一步提升品牌忠誠度。
Labubu 拉布布 | Molly | Dimoo | Skullpanda | PUCKY 精靈 |
Lisa 曬 Labubu 時尚配件,Labubu人氣瞬間翻倍,2024引爆市場溢價熱潮 |
Molly 源於孩子畫畫募款活動,小女孩形象以好奇大眼與傲嬌嘟嘴,穩居Pop Mart最熱賣IP之一 | 一個頭頂雲朵的小男孩,以夢幻童話世界觀的好奇,泡泡瑪特的主力IP之一 | 以「TA」的身份穿梭時空,超越性別界限,兩面性中尋求平衡,迅速躍升為泡泡瑪特的熱門IP | 源自莎士比亞筆下的精靈角色,PUCKY擁有治癒能力,調皮卻善良,象徵著純真智慧存在的人氣角色 |
- 賜予IP形象生命力:泡泡瑪特在選擇簽約IP時,遵循三個關鍵標準:符合大眾審美、有標誌性的辨識度,以及具備延伸性。「正因為沒有故事,反而不被劇情限制住,任何人都能產生共鳴」。
- 抓準年輕人療癒心理:在快節奏和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年輕人渴望通過簡單的事物找到心理上的放鬆與愉悅。泡泡瑪特的設計充滿童趣和情感共鳴,滿足年輕人對心理放鬆與愉悅的需求,成為情感療癒的寄託。
泡泡瑪特盲盒限量策略與知名IP合作聯名
泡泡瑪特透過限量版與知名IP的聯名策略,結合品牌與藝術家的合作,成功擴大了市場影響力,吸引更多目標受眾。這些限量版產品不僅提升了商品的稀缺性與收藏價值,還注入了話題性與文化內涵,進一步塑造高附加值的品牌形象。同時,這些策略讓泡泡瑪特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更強的品牌認同,並成功擴展了其受眾群體。
MOLLY x 三麗鷗家族 |
MOLLY x 湯姆貓傑利鼠 |
CryBaby 哭娃 x 飛天小女警 |
最具代表的角色MOLLY x 超人氣三麗鷗聯名,強強聯手掀起熱潮 | MOLLY x 湯姆貓與傑利鼠的跨世代吸引力,經典IP與新生代潮流IP的碰撞 | CryBaby 初登場銷售未達預期,2024年攜手經典童年卡通角色,迅速引爆市場熱潮
|
社群媒體更是盲盒行銷的重要推手。當消費者經常在平台上分享開箱影片與收藏樂趣心得,其他親友也易受到這股熱潮的影響,紛紛跟隨加入,形成自發性的口碑行銷。特別是在情感和社交層面的共鳴下,當產品或行為與群體的情感需求相契合時,羊群效應的影響力將進一步被放大。
誰是盲盒消費的主力?
推活的消費主力主要來自20-29歲的年輕族群,他們對價格不太敏感,更注重驚喜感、收藏價值和情感體驗。受社群媒體影響,他們樂於分享自己的收藏,並追求個性化的娛樂體驗。泡泡瑪特的親民價格讓年輕族群輕鬆入手,同時也提升品牌在社群中的曝光與口碑效應。
「推活」是源自日本的流行文化詞彙,意指「應援活動」(推し活,おし活)。 指粉絲為支持喜愛的偶像、角色或作品而進行的應援活動,如購買周邊、參與活動、創作分享等。
為何熱衷盲盒?情緒價值驅動消費
根據東方線上研究,消費者透過推活希望獲得「快樂」(52%)、 「正面的能量」(48%) 與「滿足感」(46%),顯示推活已成為情感寄託。結合市場趨勢觀察現在的消費者更注重情感需求,尋求能帶來心理舒適的體驗,推活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情感寄託。
進一步從各年齡層分析後可發現:20代年輕族群對於「快樂」(58%)、「正面的能量」(52%) 與「滿足感」(52%) 的期待更高。此外,他們也想透過推活獲得「心靈療癒」(52%)。顯示這群年輕消費者將推活視為紓解壓力的重要方式,期望從中追求情感上的安全感與心理舒適。
相較之下,其他年齡層的消費者在這些需求上的分布較為平均,顯示推活對不同族群而言,雖然皆能帶來正向體驗,但年輕世代對其心理價值的依賴程度更為明顯。
Kidult(大孩子)文化的崛起
經歷多年疫情帶來的長期隔離、憂慮與經濟動盪衝擊,現代消費者渴望尋找療癒與排解壓力的方式,這也成為 Kidult 風潮崛起的重要推手。如今,玩具不再只是兒童的專屬,「大孩子」才是盲盒與潮玩市場的主力消費族群,透過收藏與拆盒的樂趣,在快節奏的現實中尋找片刻純粹的快樂。
Kidult 族群不只是「玩」,更將玩具與生活結合,讓收藏品成為個人風格的象徵,例如將潮玩擺放在辦公桌、背包上掛上娃娃吊飾,甚至與居家擺設融合,創造屬於自己的專屬空間。且與兒童不同,成年人的經濟能力更強,能夠負擔更高價值的玩具與收藏品。例如高端手辦、限量版盲盒、復刻版童年經典玩具等,都成為 Kidult 消費者願意投資的品項。
盲盒熱潮席捲!品牌多元應用案例
歐洲星巴克剩菜盲盒
雖然剩菜盲盒與傳統潮玩盲盒不同,缺少「收藏」屬性,但同樣巧妙運用了隨機性與驚喜感來吸引消費者。這種模式不僅減少食物浪費,更能為品牌創造額外收益、強化環保形象,並吸引關注永續消費與價格優惠的族群。
品牌效應
🔹 強化品牌形象:現代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品牌的永續經營與環保價值,推出剩菜盲盒不僅能有效減少食物浪費,也能傳遞品牌關懷環境的理念,吸引支持永續的族群。
🔹 創造自主話題:拓展新客群盲盒的隨機性本身就具備社群討論與話題性,剩菜盲盒更能激發消費者在社群上分享「今天抽到什麼」,形成自發性的口碑行銷。
消費者心態
🔹 「撿便宜」心理(價格導向) :低價獲得高價值食品是剩菜盲盒的核心吸引力,對於學生、上班族或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選擇,也能降低日常餐飲開銷。
🔹 「驚喜感」心理(隨機獲得) :盲盒的魅力在於「開箱驚喜」,剩菜盲盒則帶來美食版的未知樂趣。有些消費者期待獲得自己喜愛的餐點,這與玩家抽盲盒時希望獲得「隱藏款」的心態相似,讓消費變得更有趣。
資料來源:影片:小测;宏將傳媒行銷策略部整理
美妝品牌倒數月曆盲盒
美妝品牌的倒數月曆結合驚喜感、限量策略與多樣化產品,讓消費者透過每日開箱增強參與感與期待心理,同時降低嘗試新產品的門檻。這種行銷模式不僅提升品牌銷量與忠誠度,還能帶動社群討論與口碑行銷,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品牌效應
🔹提升產品試用機會,帶動回購效應:倒數月曆內含多種產品,讓消費者體驗不同品項,增加後續購買的可能性,特別是高單價的香氛、保養品或彩妝。
🔹限量策略帶來搶購效應:美妝倒數月曆通常是限量發售,消費者害怕錯過 (FOMO) 心理驅使他們提早預購或搶購。
消費者心態
🔹 「節慶儀式感」心理:倒數月曆強調節日氣氛。每天打開一個未知產品,帶來連續一個月的期待感與快樂,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同時對品牌產生更深的情感連結。
🔹 「低風險試用」心理:消費者常不知道保養品合不合適,一次獲得多種產品的小樣版,降低嘗試新品牌或新產品的風險,避免單一品項購買的成本壓力。
情緒驅動消費時代的品牌啟發
在情緒驅動消費的時代,品牌不僅賣產品,更是在創造期待、陪伴與歸屬感。借鑒可愛經濟與盲盒行銷,品牌可從以下觀察下手:
情緒價值提升,讓購物是心靈治癒
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本身,更是當下的情感體驗。品牌透過營造療癒感與儀式感,讓每次購買都成為一種心靈滿足的過程,進一步加深情感連結與品牌認同。
情感共鳴的力量,說好故事打動人心
故事性行銷透過講述品牌的歷史、價值觀或有趣的故事,促使消費者與品牌建立情感連結。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度,還能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更願意購買產品。
聯名品牌合作,創造驚喜與收藏價值
聯名品牌合作結合盲盒概念,創造限量獨特產品,吸引品牌粉絲。消費者能期待隱藏款或專屬商品,增加驚喜感與收藏價值,進而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曝光並提高銷量。
盲盒經濟的成功,揭示了情緒驅動消費的力量。品牌應該注重情感價值的營造,通過故事性行銷與聯名合作,提升產品的吸引力與獨特性。同時,可愛經濟與盲盒模式的結合,為品牌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這種以「驚喜感」為核心的行銷策略,將繼續引領消費潮流。
想看更多行銷案例與行銷趨勢,請見